

這是一條有著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人文古道,是古代連接川陜等地的交通要道,承載著政治,軍事,經濟,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顯著。風景不輸日本的熊野古道,川蜀古道在廣元境內共100多公里,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,這次我們選擇全程最精華路段,《中國地理》曾用60頁揭秘過漢中天坑群,這里是現實版的盜墓筆記,最美漢中天坑、地河洞穴、地縫、峽谷7天56公里的深度旅徒。
01
風景指數:??★★★★★? ? ? ? ? ? ? ? ? ? ??
02
活動難度:★? ?





景點介紹


1
禪家巖天坑
在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之間的大巴山脈峽谷和峭壁眾多,其中也隱藏著眾多隱世秘境,禪家巖天坑被譽為世界最美天坑,原始森林在這里野蠻生長,坑壁飛瀑直下,地下暗河涌動,洞穴內道路眾多,有許多石筍和石柱,一路上沒有任何照明,全靠燈光和頭燈,很適合洞穴穿越等探險活動。


- 自然景觀:天坑四周絕壁直聳云天,坑底林木濃翠蔽日,瀑布宛如銀河墜地,三條季節性河流在絕壁上形成“銀河落九天”的奇觀,并在坑底匯聚成暗河系統。洞內發育有挺立的石筍、石柱,蔓延的石花,還有“石田”“石壩”“石珍珠”等,造型別致,美不勝收。


- 生態系統:從坑頂到坑底的垂直高差造就了獨特的生態梯度,亞熱帶闊葉林與寒帶苔蘚群落在此邂逅。科考發現,洞內生存著38種洞穴生物,包括透明盲魚與熒光藻類,構成了與世隔絕的微型生態系統。


- 開發與保護:禪家巖鎮已成功創建為全省首個國家級三星級地質文化鎮,當地積極推進“天坑小鎮”建設,啟動了天坑及周邊旅游合理開發的規劃編制工作,但目前天坑尚未正式開放為旅游景區。


2
青木川古鎮
古鎮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,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處,素有“雞鳴三省”之譽,春秋戰國時期,就有羌、漢民族在此雜居。明朝時始稱草場壩,后建回龍寺,改稱回龍場。此地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,秦蜀之咽喉,兵家必爭之地


3
明月峽景區
這里是諸葛亮五出祁山,姜維北伐11次的必經之路,這里更是當年400萬川軍出川的必經之路,景區內的先秦古棧是保存最完好的古棧道之一,這里是眾多歷史故事的發生地,李白過明月峽作《蜀道難》傳頌千古,蕭何弄舟明月峽、陸游魂斷明月峽、張獻忠威震明月峽等歷史故事代代流傳,為景區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。


4
閬中段古蜀道
閬中段古驛道是歷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,雖歷經千年,仍能看出當年的規模和格局。沿途的驛站、客棧遺址,讓人聯想到古代商旅往來、車馬喧囂的熱鬧場景,仿佛穿越時空,回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。


5
閬中古城
閬中古城距今2300余年建城史,曾為巴國都城、蜀漢重鎮、唐宋川北樞紐、明清四川臨時省會,集**“風水之城”(嘉陵江環抱、山水城相融的傳統風水格局)、“文化熔爐”(巴文化、三國文化、科舉文化、多元宗教共生)、“活態遺產”**(古街巷、老民居、非遺技藝與市井煙火并存)于一體,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,被譽為“千年古郡,風水閬中”。





6
川蜀古道
是一部鋪展在西南山水間的千年史詩,以艱險為筆、文明為墨,在秦嶺與巴蜀的褶皺里書寫著人類挑戰自然的勇氣與智慧。它不僅是連接川陜的交通動脈,更是一條串起歷史、文化與自然的時空走廊。





7
歷史淵源
該古道建于先秦,興于漢,古稱“先秦古道”,是連接秦蜀的唯一陸上通道。漫長歲月里,它見證諸多歷史事件與文化交融,是古代交通和文化傳播的重要紐帶。





8
“古道難,難于上青天”
化用李白《蜀道難》的千古嘆惋,道盡川蜀古道穿越山河的險峻與蒼涼。這難,是自然天險與人力極限的永恒博弈,是歷史煙云中無數行者用血汗刻進石頭的生存史詩。





9
?一棵柏一個傳奇
狀元柏:傳說清代考生路過此柏樹下休憩,后中狀元,樹干至今系滿祈福紅繩;
?望夫柏:一株古柏傾斜向古道,宛如婦人遠眺,民間傳為妻子盼丈夫歸鄉所化;
?鴛鴦柏:兩株柏樹根部相擁,枝干交錯,似戀人依偎,成為愛情的象征。





10
攔馬墻古道
5公里的青石驛道,被千年馬蹄與足印磨得發亮,凹陷的“馬蹄窩”深達2-3厘米,如同一幅由無數小點組成的抽象畫——那是商旅的鹽袋、挑夫的扁擔、戰馬的鐵蹄共同書寫的生存史詩。石板間的縫隙里,苔蘚與蕨類植物倔強生長,為堅硬的歷史注入鮮活的綠意。





11
?漢陽古蜀道
現存古柏8000余株,樹齡多在千年以上,最古者可追溯至秦漢。這些“皇柏”枝干虬結如青銅雕塑,樹皮皸裂似甲骨文刻痕,冠蓋相連形成長達10公里的“綠色隧道”。陽光穿透枝葉,在青石板上灑下碎金般的光斑,風過時萬葉沙沙,恍若聽見千年前驛卒的馬蹄聲從歷史深處傳來。





12
翠云廊景區
是蜀道文明最詩意的注腳,也是天地間一座活著的“古柏博物館”。它以萬株千年古柏為筆,以青石板古道為墨,在川北群山中揮毫出一幅跨越兩千年的生態人文長卷,漫步其間,仿若踏入時光的翡翠迷宮。





13
劍門關景區
三國文化:三國時期,諸葛亮在此修棧道、設關樓,囤糧駐兵,姜維也曾在此以少勝多抵御魏軍,留下了諸多三國遺跡,如劍門關樓、姜維祠等,承載著豐富的三國歷史內涵。
關隘文化:劍門關有“劍門天下險”“天下第一關”“蜀之門戶”的美譽,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,發生過一百余次戰爭,見證了無數的金戈鐵馬與朝代更迭。
?詩詞文化:古往今來,張載、王勃、李白、杜甫、陸游等眾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,為劍門關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。




14
千佛崖
是嘉陵江畔峭壁上展開的立體佛國長卷,也是一部用斧鑿與信仰雕刻的千年史詩。這座中國首批重點文保單位,以13層密如蜂巢的佛龕、超過7000尊造像,在白堊紀砂巖上書寫著巴蜀大地的宗教記憶與藝術巔峰,每一尊佛像都是鑿進時光的精神圖騰。





15
金牛古道
又稱“石牛道”,是中國古代川陜交通的主動脈,更是一部刻在山河間的文明史詩。它北起陜西勉縣,南至四川成都,穿越秦嶺、米倉山、龍門山等天險,以“奇險雄古”之姿貫穿千年,串聯起政治、軍事、經濟與文化的脈絡,被譽為“中國交通史的活化石”。

